硐室分类
按用途:矿山巷道(井)、交通隧道、水工隧道、地下厂房(仓库)、地下军事工程
按硐壁受压情况:有压硐室、无压硐室
按断面形状:圆形、矩形、城门洞形、椭圆形
按与水平面关系:水平硐室、斜硐、垂直硐室(井)
按介质类型:岩石硐室、土硐
按应力情况:单式硐室、群硐
人工硐室洞室位置的选择,一般分三步进行,即区域位置、进洞山体和洞口选择、洞轴线的确定。
区域位置选择选择区域稳定性较好的地段,主要有:
(1)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地段,要避开复杂构造线或不同构造体系交错、重叠等应力集中、变形强烈的复合部位;
(2)地震活动相对稳定的地段,要避开地震活动带或活动性断裂带,尽量避开地震基本烈度9度以上地区。
进洞山体的选择(1)山体高度或土层厚度能满足工程防护和工程使用要求;
(2)山形完整,山体未被冲沟、山洼等负地形切割破坏,无滑坡、崩塌破坏地形。在黄土区还要注意沟谷稳定,选择已停止下蚀的沟谷。
(3)岩性均一且比较坚硬完整。当为层状岩体时,要求层厚较大,无软弱夹层,产状稳定;当为块状岩体时,要求无(或尽量少)岩脉等侵入体、捕虏体;当为可溶性岩体时,要求岩溶不发育;当为黄土体,最好选Q2老黄土。
(4)地质构造简单,无含水构造,无断层(或规模小),节理不发育。
(5)地下水少,岩体中无有害气体、无有用矿产和放射性元素。
洞口、洞轴线位置的选择(1)洞口:宜选择在新鲜岩石直接出露,山坡上缓下陡,无滑坡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反向坡上,洞口标高应根据地形、地质和使用要求确定,应有利于洞内外交通运输、洞内排水和防洪需要。
(2)洞轴线:应与区域构造大角度相交或沿山脊布置,避开断层破碎带、接触变质带、软弱夹层、向斜轴部和地表水体。
(3)洞轴线的间距:要能满足防护安全和围岩稳定的要求2
应力分析根据围岩的结构不同,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。
完整结构的岩体:弹塑性力学分析
块状结构岩体:块体平衡理论分析
碎裂和松散结构岩体:松散体力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