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华谊信,(https://xueqiu.com/6337538444/337773366)
华谊信资本 | 上市失败 | 中国证监会 | 赴美上市 | 赴港上市 | IPO上市 | 合规问题
近年来,中概股赴美、赴港上市持续呈现热潮,但审核结果呈现明显分化态势。随着各个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资质审查日趋严格,部分拟上市企业主动暂缓或撤销上市计划。
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做出的否决发行上市申请、取消已发行申请的审核、撤销已通过的核准这三项决策,对企业来说均属于“上市失败”,更有企业多次“上市失败”。
华谊信资本根据以往的上市失败案例及相关资料,总结了企业IPO失败的几大缘由,希望可以给企业一些启发。
IPO失败的几大主流原因
港股IPO失败的几大原因
政策与监管趋严
近年来,中国内地IPO审核越来越严格,许多企业冲击内地IPO失败后被迫转战港股,但港交所对于企业财务透明度及治理方面的要求也同步提高。聚水潭作为电商 SaaS 服务商,三次冲击港股 IPO 均以失败告终,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招股书数据真实性的争议,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因其他项目造假被罚,加剧市场对其财务数据的质疑。
财务压力与债务危机
作为AI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,滴普科技在2025年4月递交港股IPO申请时,已连续三年累计亏损24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965.3%,现金储备仅能覆盖一年运营成本。
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:第一,产生流动性危机,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;第二,研发投入收缩,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骤降,研发人员流失率约40%;第三,商业模式缺陷,营收增长近九成却亏损扩大,销售费用为研发投入两倍,暴露“重销售轻研发”的战略失衡。监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质疑,如劳务外包合规性问题,最终导致IPO进程受阻。
估值分歧与行业周期下行
2025年3月闪回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,主因估值分歧与行业周期下行叠加。对企业而言,估值合理性需建立在可持续的盈利模型,而非单纯依赖市场情绪或概念包装;对投资者而言,需警惕 “高估值+低盈利+高负债” 的企业,尤其是在行业周期下行阶段。
(2)美股IPO失败的几大原因
财务透明度与合规问题
SEC对财务披露和审计要求严格,企业若存在财务瑕疵或内控缺陷易被否决。合规问题不仅限于财务造假,更涵盖法律、审计、内控、ESG等全维度。企业若试图以短期修饰或规避监管换取上市机会,终将在市场理性与监管追责中付出更高代价。
法律与静默期违规
美股IPO的静默期与法律合规是高风险环节,企业需严格管控内部沟通与外部宣传,避免因高管言论、媒体合作或财务问题导致上市失败。土豆网于2011年8月向SEC提交IPO申请,计划募资1.2亿美元。但其创始人王微在静默期内接受媒体采访,公开讨论公司上市计划及估值逻辑,违反了SEC关于静默期禁止公开宣传的规定。最终导致IPO推迟9个月,融资规模缩水,后被优酷合并。
新能源、中药饮片企业的上市波折与破局启示
钧达股份
钧达股份的 IPO 历程堪称资本市场的 “过山车”,自2024年启动港股上市计划以来,累计经历两次失败才取得成功。两次失败暴露了行业周期、财务风险与技术路径的短板,第三次成功则依赖于技术迭代、海外扩张与资本市场沟通的三重突围。其经历表明,即使在新能源赛道,企业仍需在技术、资金、合规三个维度建立“护城河”,而非单纯依赖市场风口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警惕高负债、低研发投入及单一技术路线的企业,同时关注全球化布局与ESG合规带来的长期价值。
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
2025年4月3日,来自四川的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。
这家公司曾多次冲击A股失败而出名,期间还被员工举报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列为“终止审查的已过会的IPO”,不仅可涉及财务造假,还涉及到隐瞒关联交易、虚增企业利润等眼中内控治理问题。距第一次冲击IPO距离9年之后再次递交招股说明书,向创业板发起冲击。不过依旧没有成功,于2021年4月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。到了2024年的4月份,新荷花再次上市冲击失败之后,四川新荷花转战港股。
根据以往企业成功上市经验显示:业务模式清晰性、技术商业化进度与ESG 治理能力构成上市成功的「铁三角」。
港股市场需把握政策红利,提前通过「科企专线」预审机制解决合规痛点,例如VIE架构透明化、关联交易合规性等历史难点。美股市场需应对流动性新规,通过Pre-IPO融资补足资金缺口,或借助De-SPAC模式规避传统IPO的高壁垒。企业还需根据自身行业特性、目标市场灵活调整战略,方能在上市竞争中突围。如果您的企业有境外上市需求,欢迎与华谊信接洽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