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惟桐,许银川,赵鑫鑫后手面对中炮,暂时没有发现2017年顺炮的对局,如果棋友们发现了,请及时留言补充。
实际上进入新世纪,特别是随着象棋软件的发展,在象棋软件的暴力拆解下,顺炮布局的使用率已经逐年下降了,只不过最近几年尤为明显,如果我们在王天一,许银川,郑惟桐,赵鑫鑫,洪智,蒋川等全国冠军的实战对局中偶尔出现一个顺炮布局,我们都会用一种像看大熊猫的眼光去看待。
我们不禁要问,后手顺炮布局到底怎么了?先手方是通过什么样的精确打击,会让棋手感觉到走后手顺炮有点吃亏?
这些问题,相信随着顺炮历史发展的这个系列文章,棋友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。
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文章,我们先来解决以下问题:
问题一:先手方,中炮能不能打过去吃中卒
答案:可以的,局面被动倒是不至于,但会失先手。黑方只需要通过补士,跳马,出车,三步曲即可平先。尤其要主要补士的方向,要补与中炮反方向的士。
在这里,简要介绍一下应对方法,这里举红方最顽强的维持攻势的例子:
1. 炮二平五 炮8平5 2. 炮五进四 士4进5 3. 马二进三 马8进7
4. 炮五退一 车9平8 5. 炮八平五
如图,炮五退一是为了保留兵五进一的手段,至此,介绍黑方2种抗衡的方法:
第一种走法:换中炮
5. 。。。。 炮2进5 6. 马八进七 炮2平5
7. 相三进五 车8进4 8. 炮五退一 马2进3 9. 车九平八 马3进5
10. 炮五进三 象3进5 11. 车八进四 车1平4
可以看出黑方背补士的好处,另外一个车可以从肋道出来,黑方好下。
第二种走法:硬碰硬
5.。。。。 马2进3 6. 马八进七 车1平2
7. 兵五进一 卒3进1 8. 马三进五 马7进5
9. 前炮进二 炮2平5 10. 兵五进一 马5进7
11. 兵三进一 马7进5
由于红方贪吃中卒,出车慢,黑方可以凭借出车速度来与红方抗衡。
问题二:简述顺炮布局的历史发展阶段
北宋末年,现代象棋已基本定型,随着火炮在军事的广泛运用,古人在棋盘上又添加了“炮”这个兵种。
顺炮布局,是最古老的布局之一,最早在宋代的《事林广记》中已有记载。
顺炮布局的发展主要有以下阶段:
第一阶段:古代到民国时期
无论直车或横车,双方均跳边马为主,真枪实弹,刺刀见红,能分出胜负就绝对不会和棋,典型代表就是明代的象棋古谱《橘中秘》,开篇第一局就是脍炙人口的“弃马十三招”。
第二阶段:新中国成立后
新中国百业俱兴,象棋事业迎来黄金的发展时期,我估计也是象棋有史以来最繁华的时期了,你想想,那时没有互联网,没有电视,没有手机,男的闲暇时间除了象棋等活动项目,真的找不到几个可以替代的娱乐活动了,所以到处都是棋摊,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象棋队伍。
这时期顺炮布局先后出现了:“天马行空”、“王氏将门车”、“孟氏进正马”。
第三阶段:20世纪60年代
棋手们通过大量实战后发现,后手顺炮采取双正马的“孟氏进正马”,加强中路的攻防力量,实战效果颇佳。
这也启发了先手中炮方,是不是也可以采取双正马的阵势去进攻?这个天才的构思是胡荣华胡司令首先在全国大赛上采用,并以此阵型战胜了1958年全国象棋冠军“小神童”李义庭,轰动一时。因为开拓了顺炮布局的新大陆,这个创新被称为“胡氏双正马”。
第四阶段:20世纪70~90年代
该阶段主要继承和发展了“胡氏双正马”,如顺炮布局最经典的布局“顺炮两头蛇对双横车”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此外,在东北棋手的带动下,“顺炮缓开车”逐渐兴起,顺炮布局的斗争日趋激烈,体系日益完善。
第五阶段:打酱油的新世纪
上述顺炮体系的小补小修,基本上没有革新。
最后顺炮布局逐渐沦为边缘布局。
绝对不是因为像小列手炮,单提马直车一样被淘汰,你可以理解为没有新的变化,你可以理解为和屏风马相比,确实杀敌八百,自损一千,你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其他布局如飞相等散手棋,卒底炮等开局有很多未知的可能等待棋手去探索,顺炮布局就被暂时搁浅了。
总之不管你是不是顺炮的真爱粉,曾经那么辉煌的顺炮布局,就这么突然地没落了。
我想起了那落日的余晖,还是很亮,猛的时候还会刺眼睛,但就是那么一刹那间,突然说没就没了。。。。。。
ps:
下一篇文章主要介绍顺炮布局的分类以及顺炮学习书籍的推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