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稿:刘老六
北京小吃,种类繁多,尤其过去旗人小吃和美味菜肴,曾经占据了北京餐饮的重要位置。北京旗人名菜,有一个叫炖吊子,其实主要就是炖猪大肠。满族人擅长炖菜,这是从关外带来的传统烹饪技艺。猪大肠为什么叫吊子呢?主要是因为老年间售卖猪肉的,猪大肠都吊在绳子上,吊在绳子上挂着卖,所以叫吊子。
炖吊子通常使用小砂锅慢火煨炖,炖至食材软烂入味。与著名的卤煮火烧不同的是,炖吊子里面一般不用猪肝,也无需食客自己添加什么作料,更不会里面泡着火烧等面食。炖吊子的味道醇厚,带有浓郁的酱油和酱豆腐味,还会加入大蒜末提味,肥而不腻,非常解馋,适合搭配点小酒食用,过去喝酒的人,很喜欢吃炖吊子。对于老北京旗人来说,炖吊子不仅仅是一道小吃,更是一种情怀和回忆,承载着许多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。
想当年,炖吊子是北京的一种传统美食,其特点是口感鲜美、营养丰富,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。一般来说,炖吊子以肥肠为主,心、肝、肺为辅,配以丁香、八角、桂皮等十八种香料熬制的老汤为底,经过浸煮焖等制作步骤后,呈现出带着油亮的暗红色。炖吊子时不要加太多的水,以免稀释汤汁的味道。具体说是将猪大肠、五花肉、猪肺分别洗净,切成小块备用;锅中加水烧开,将猪大肠、五花肉、猪肺分别焯水,捞出沥干水分;锅中加入适量油,放入葱姜爆香,然后放入焯水后的食材翻炒均匀;加入适量料酒,继续翻炒至食材表面微黄;加入足够的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两小时;加入盐、胡椒粉、鸡精调味,再炖煮几分钟即可出锅。
现在,一些北京小吃都变了。本来炒肝里面不应该有肝,而现在却是以肝为主。炖吊子应该是大肠为主,现在里面也有肝。为什么总有肝呢?还不是因为肝便宜吗!最关键的是,现在文化的传承全是外行主导,还有几个人懂得老北京旗人文化呢?旗人文化是老北京文化的核心,这才是正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